400-123-4567
它代表了一个发散的固定结构,这个关节的连接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的记忆,或者是一个个人数据库。这个庞大而复杂的数据库从人出生的那一刻起就积累起来,可见大脑的惊人能力。通过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加快材料的积累,并根据信息之间的相互联系对数据进行分类,提高大脑的运行效率。此外,思维导图可以通过增加色彩、想象力和编码的使用,更好地利用左右脑半球的功能。这将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记忆力和创造力。在托尼·巴赞看来,思维导图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①注重中心图的清晰度; ② 中心主题与周围环境相背离; ③ 分支由图表或关键词组成; ④ 节点 连接分支结构,因此思维导图采用树形图的形式。 2 概念图 概念图是20世纪70年代根据Ausubel博士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他表明概念图通过节点之间的连接用图标代替概念。诺瓦克提出了概念图的五个要素:概念、关系、层次、关联线和连接词、连接。命题是通过节点、联系和连接词按一定顺序关联概念而形成的。一般来说,概念图有一个特定的主题;它是概念之间关系的构建,反映了概念图创建者的知识结构或思维结构,是一种视觉语义网络或图表特征。 3 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区别 关于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区别有很多争论,但总的来说,它们都达到三个基本点。
首先,思维导图相当于概念图。概念图倾向于使用所有可用的图表来表达想法。相比之下,思维导图更倾向于直接表达想法,引导人们思考。其次,两者没有明显区别。齐伟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认为概念的定义对于教师的使用并不重要,因此没有必要区分这两个概念。第三,思维导图与概念图不同。思维导图和概念图在起源、应用、形式等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表1帮助大家区分思维导图和概念图。表1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对比表 概念图 思维导图 起源与历史 1971年,康奈尔大学,Joseph D. Nowak 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托尼·巴赞(Tony Bazin)定义了使用图标来显示主题和联系的定义,所使用的知识可视化工具描绘组织和知识,展示发散思维工具,知识表达能力,展示知识水平,把握概念,系统展示,理论设计完善发散思维过程,列举所有概念,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的一种形式网状结构通过中心节点向外延伸。树结构。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教学和学习。用于商业和学校。相对而言,适用范围较窄。脑力较低。创造力水平较低。思维导图更高。概念图和概念图都可以展示思维过程,常常结合使用来满足教学需要和解决实际问题。
4. 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写作思维过程中。思维导图广泛应用于教学和学习。它可以帮助学生在词汇、阅读和写作方面形成发散思维。这是针对学生写作过程的规划策略。这种视觉工具可以在写作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思维并形成写作结构。它显示了写作结构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可以以单词、短语、句子或图像为起点,用彩色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并在线上标记它们之间的关系。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快速形成和获得写作想法并删除不相关的信息。思维导图提倡引导式写作,为学生提供具体情境,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来描述事件或人物,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它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用于写作准备、写作过程和作业修改的支架式写作方法。思维导图以图像的形式以书面形式呈现核心支架。学生可以搭建写作时需要使用的词汇、句型和其他元素。使用图像作为写作参考可以帮助改善文章的组织。如果长期坚持,就会形成良好的写作格局,提高写作能力。 5 国内外研究现状 思维导图最早出现在《教学改革》一书中,随后托尼于1999年详细介绍了思维导图及其应用。同年,诺瓦克在中国推出概念图理论。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对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概念有些困惑,但这并不能阻止思维导图在中国的发展。
2000年,王功玲在《黑龙江科技信息》中首次介绍了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和生成过程,并将这一理论应用到计划编写和课堂教学中。 2001年,徐亮基于认知语言学图式理论对思维导图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指出,当人们处理扰乱语言和逻辑的信息时,发散思维会呈现出反映每个关键概念的线性模式。更直观、更自然的连接。 6 小结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写作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拓展写作思路,丰富作文内容; ②适合作文主题,符合文章结构; ③丰富作文词汇,提高句型的多样性; ④ 促进沟通与分享,培养协作精神。参考文献[1]刘桂玲. “说写结合”培养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2008(4)。作者简介:郭婷,女,所在院系: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专业:学科教学(英语),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