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单霁翔
原故宫博物院院长、故宫博物院院长
今天能够与大家交流,我感到非常荣幸。紫禁城于公元1420年根据永乐皇帝的命令建造。 2020年是故宫600岁生日。回顾我们的工作历程,我感触良多。
紫禁城有很多名字:
它叫紫禁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又称紫禁城,是世界上收藏最多中国文物的地方,也是世界遗产的名称;
故宫博物院又称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
2012年1月我就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时,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新时代故宫博物院应该如何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故宫博物院做了三件事:
一是编制“平安宫工程”文本,消除火灾、地震、藏品腐蚀、踩踏等七大隐患。文本上报国务院后,迅速获得批准,并于获得建设资金40亿;
二是编制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对故宫空间进行定位;
三是成立故宫研究院、故宫研究院、故宫文物医院三个机构,汇聚人才,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
通过这三件事,我们掌控了故宫博物院的发展方向。
1、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故宫博物院
1、宏观规划,安全第一
故宫修缮最重要、最艰巨的任务是保证故宫的安全。悲剧常常发生。例如,巴黎圣母院在一场大火中遭到严重破坏,巴西国家博物馆也被大火烧毁,90%的文物被毁。
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会感到悲伤,因为这些文物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于是我想,如果连这些砖石建筑都能着火,那么故宫博物院的1200栋全木结构建筑的地形将更加复杂,防火防盗的任务一定更加艰巨。
我们首先加强安全防范,建立了5个中央控制室,65个大屏幕连接3300个高清摄像头。与普通博物馆的中控室只需几百个摄像头就够了不同,故宫需要更强大的系统来覆盖整个空间。
利用摄像头加强监控,动态、静态、物质、非物质、可移动、不可移动,全天候、全时空监控,不漏一拍。
防雷系统也不断完善,新型消防设备不断研发。在这里,仅有大型消防设备是不够的。必须发展小型消防设备,使其能够进入狭窄的巷子和庭院。
故宫年轻员工代代组成志愿消防队,并定期进行培训。所有员工必须参加消防体育比赛,提高消防技能和意识。
每年举行大型实战消防联合演练。一旦发生火灾,先救文物,先救伤员。
不仅消防员要练习,故宫的消防机器人也要练习。一旦发生火灾,它会准确地冲进火点并首先扑灭明火。总之,强大而稳固的安全体系可以保证危险发生时及时救援。
2、综合管理,先内后外
安全预防措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预防性保护,以防止问题发生。我们开始了三年艰苦的环境整治,把故宫室内外都清理干净了。
① 室内
首先对室内进行了十次改造——
首先清点散落在各个房间内尚未归档的物品。所有古物都应该受到保护。我们归档了数万件文物后,也腾出了很多房屋。
其次,当时的汉白玉部分已经风化,一些窗帘、挂件也生锈了。因此,对于这些室内随处可见的建筑构件,该真空包装的就真空包装,该重复使用的就重复使用。这可以释放大量空间。
第三,几十年来,拆除的物品一直堆放在通道和房间里。其实它们也是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好好保存,所以我们开始对它们进行修复,还专门建立了一个古建筑博物馆来展示。
第四,地下仓库存放了97万件文物后,我们发现原来装文物的空箱占据了200多间房屋。有樟木、紫檀、皮盒子,这些也是非常好的文物,所以我们建了三个大盒子仓库,统一存放盒子,腾出了很多房间。
第五,每个房间里堆放的被子、床垫、毯子、毡子、门帘也是古人用过的,所以我们熏蒸、消毒、修补,然后把它们存放在一起,腾出了很多房子。 。
第六,20世纪80、90年代举办的展览留下了大量的陈列柜、展品和模型。随着今天展览标准的提高,它们已经不再有用了,所以我们把它们清理掉了。
第七,一些用过的椅子、桌子、沙发、运动器材,因为大家都舍不得扔掉,所以被堆积起来。而且这些都是国有资产,不能随便处置,所以我们在院里为有需要的部门举办了展示会。只需登记并带走,处理掉无人认领的物品,就可以腾出很多房子。
第八,数千所房屋被腾空,我们清理了所有房间。
第九,在数百间房屋中,有一些不可移动的柜子和床贴在墙上。我们会将这些家具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第十,我们保护了很多房间墙壁上的贴纸(国画的一种装饰方法,直接粘贴在墙壁或扇子上,一般尺寸较大,有学者称之为“纸壁画”)。
请帖上有皇帝亲笔的书法和大臣们的画作。比如,太子居住的玉清宫有一座敦奔殿,墙上挂着四幅写有“万岁长命”字样的缂丝挂毯。 ,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的精髓,皇家织物之一)挂屏,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书画。
经过三年的精心整治,故宫内9371座古建筑全部变得干净整洁。因此,我们决定在未来三年内每年开放其中10%的房间,截至今天,已经开放了80%。
② 室外
其次,就是清理室外环境。这比室内装修还困难,我们也采取了十项行动——
一是消除火灾隐患。我们对所有成员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大扫除,清除了所有树枝、树叶和杂物。
二是除草。过去,紫禁城的许多区域不对公众开放。这些地方杂草丛生,长到膝盖和腰部。如今,这些杂草都被清除掉了,不该长草的地方也长不出草来。
三是对各园林古建筑修缮过程中拆除的石雕构件进行清理,运至古建筑博物馆,并设立石雕构件保护展示区进行展示。重复利用,不仅可以供游客参观,还可以供专家研究。
四是室外堆放大量杂物。各个部门都说这些东西不是他们的,所以我就发布了公告。十天内,各部门将自己的物品收走,未收走的予以处理;
本来,红墙里面是花园,红墙外面却是一片狼藉。综合处理完所有残骸后,红墙外面变成了花园,成为观众喜爱的休息场所。
五是美化古建筑。以前,故宫的屋顶上长满了很多杂草,草根嵌在瓦片里。瓦片松动,雨水就会灌进来,导致梁腐烂;
但清除屋顶上的草并不容易。两场雨过后,草又会长起来。因此,我们必须把草的根除掉。我们先把瓷砖一块一块地揭开,把草根拔掉。然后修补瓷砖并密封接缝。别再叫曹子进去了。
经过整整两年的努力,故宫博物院今天终于可以宣布,故宫1200多座古建筑中没有一棵草。
六是规范故宫内所有线路。这里的一个问题是,明清时期没有市政管道,也没有相应的管道规划。
因此,故宫内金水河下有数百根市政管道,包括污水管、自来水管、暖气管等,无情地穿过古建筑,占据了大量的空间。如今,随着现代博物馆的建设,管道越来越多,有17个类别。
我们决心解决这个问题。经过一年多的设计、审核、论证、报批,我们终于获得了批准。我们在古建筑地下8至14米处采用盾构法掘进,避开文化层,修建了两段。这条3公里长的公共沟渠将把17种管线全部埋入地下。从此,古建筑地面不再需要开挖,管道也不再穿过红墙。
第七,修复广场。广场是人们聚集的地方,但过去坑坑洼洼,七处积水。
我们揭开了水泥砖,建造了排水系统,然后用传统的建筑材料铺了地面。今天北京无论下多大雨,故宫博物院都不会积水。
八是完善防护设施。御花园内的盆景石雕需要保护。原本周围都是铜铁栏杆,但风一吹,整个御花园就变得尘土飞扬,所以我们把铜铁栏杆拆掉,用绿色植物来保护文物。
第九,去商业化。一直以来,观众都喜欢沿着中轴线行走,所以沿着中轴线就有商机。干清门、景云门、龙宗门都有卖东西的。
一路上商业气息浓厚,让观众看不到故宫应有的富丽堂皇。我们在故宫两侧建了观众服务中心,并搬迁了食堂。
御花园里,曾经有大量卖汉堡、香肠、爆米花的商户。气味扑鼻,严重影响了御花园的美观。我们还利用观众服务中心取缔了它们,恢复了历史景观。紫禁城建筑群的宏伟气势得以保留。
第十,拆除所有临时建筑。几十年来,故宫博物院积累了135座临时建筑,其中最危险的是彩钢建筑,它不阻燃,一旦着火会很快燃烧。
我们首先将午门下宣教部的彩钢建筑全部拆除,并得到了博物馆各下属部门的支持。随后,其他彩钢房屋全部拆除。
——经过三年的努力,故宫的环境终于得到改善。
2014年初,故宫博物院向公众发出口号:“我们将一座宏伟的故宫交给下一个600年”。现在看来我们已经兑现了我们的承诺。
3、以用户为中心
紫禁城已有600年历史。我们衷心希望游客来到故宫时,看到的只是古建筑,而不是影响安全、环境的现代建筑。
五年前,紫禁城里的所有道路都是坑坑洼洼的柏油路面;太和门广场、端门广场、景云门广场等地全部用水泥砖铺成;那些高高低低的井盖和各种灯柱与故宫的环境格格不入。这对世界遗产的形象影响很大。
为此,我们努力改善故宫环境:
拔一根草或者做一个窨井盖都是很简单的小事,但在故宫这样的大空间里,如果没有毅力和毅力,是绝对难以完成的。
如今,观众走在故宫的任何道路上都不再需要担心脚的问题。我们希望观众来到故宫,看到绿地、蓝天、红墙、黄瓦的美丽景色。
故宫博物院与其他博物馆的不同之处在于,参观者从一个展厅到另一个展厅,或者从一个展区到另一个展区时,必须经过室外空间。因此,为观众提供一个精彩的过程至关重要。
也可以看出,要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就必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2、越开放就越安全、越发达。
但我刚才所说的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挑战。故宫博物院真正的挑战是,每天开门迎客,成千上万的参观者涌入,我们如何服务好他们?
故宫博物院的口号是:全年无事故,全年无投诉。然而,严峻的挑战是观众数量增长太快——
2002年,故宫参观总人数首次突破700万人次。当时法国卢浮宫美术馆数量最多,有800万;但仅仅十年后,到了2012年,故宫的游客总数就达到了1534万人,翻了一番,压力很大。
仅2012年10月2日,故宫就接待游客18.2万人次。从这一天起,我们决定解决故宫人流问题。
虽然经过五年的限流疏导,拥挤的故宫已一去不复返,但解决游客质量问题的根本在于扩大开放。
一、开放前夕的准备
①修复古建筑
故宫博物院要想扩大开放,首先要修复古建筑。
我的原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新淼,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已有十年。那是故宫发展最好、做得最多、最务实的十年。
2002年,他一上任,就启动了故宫整体维修保护工程。计划用18年时间修复故宫所有古建筑。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项目。
第一个修复的是武英殿。当时,国家文物局文物交流中心正在使用武英殿。他们搬走后,故宫博物院将无英殿建成了今天的陶瓷馆,迎来了许多参观者。
我们还弥补了很多历史遗憾——1923年6月,一场大火烧毁了中正殿。当时,末代皇帝溥仪还住在皇宫里。内政部表示,火灾是由电线引起的。其实谁都知道是太监偷了火。被纵火烧毁的东西;
大雄宝殿被大火烧毁,已成废墟90年。如今,修复后的中正殿已成为故宫博物院重要的教学场所和故宫博物院研究院藏传佛教研究所的展览场所。
②修复文物
不断修复藏品也是一项重要任务。
《我在故宫修复文物》影响力很大,豆瓣评分9.4。最喜欢的其实是年轻人,尤其是在校学生。
让我感到惊讶和感动的是,这样一部充满文化情怀的慢节奏纪录片,竟然能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此后,每年报考故宫博物院的年轻人数量都在迅速增加。 2019年,我们招聘了88名新员工,但报名人数却超过4万人。
但是,我想告诉同学们,你们真的了解这个作品吗?你来这里不是因为看了电影里摘柿子、玩野猫、弹吉他的浪漫场景吗?
面对一件文物的沉默往往要持续几个月。当你选择了一个职业,你就必须忠诚于它一生。这是一项需要工匠精神的工作。
真实的工作情况是,比如负责古代字画装裱修复的单家久教授、修复青铜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友良先生都是正教授。他们一生都在故宫工作,修复了无数国宝,至今仍在这里。在工作中,我每天都做同样的工作。
但进入新时代后,仅有工匠精神是不够的。
今天我们都知道,文物修复之前,必须最大限度地保留文物的历史信息。就像人生病了一样,没有哪个医院、医生一上来就给病人打针、吃药。在治疗前首先对患者进行检查并获得诊断报告。
我们对待文物也应该有这样的态度,所以故宫博物院成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家专门针对文物的医院——故宫博物院文物医院,汇集了200名文物医生。
世界各大博物馆有三十、四十名文物修复人员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故宫博物院有200名工作人员,其中一半是从事分析、检测、无损检测、分析检测报告等工作的科学家。治疗计划。
这家遗产医院成立后,国际文物修复学会在中国故宫博物院设立了其全球唯一的培训机构。
那些进入故宫博物院的古建筑构件和文物,必须经过仔细的分析和测试。比如,面对一件商代青铜器,我们首先要知道它三千年的寿命、它的发现地点、历代叠加了哪些价值信息。我们还需要了解它的金属成分、合金配比、疾病症状、是否有害、用途等。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治愈它。
只有制定出这样一套完整的处理方案后,文物才能交给我们的青铜修复专家。因此,我们也在不断为这家医院增添先进的实用设备,以提高文物修复的水平。
③ 研究藏品
最后,还有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藏品的研究。
故宫博物院藏品丰富,共有231大类。故宫拥有高级职称研究人员450人。有些老先生虽然退休了,但他们绝对不能离开,因为他们一生的经历是我们最宝贵的智力财富。
于是我们成立了故宫博物院研究院,请老院长郑新淼担任所长。成立了古建筑研究所、考古研究所、明清档案研究所、古文献研究所、陶瓷研究所、书画研究所、青铜器研究所。设有搪瓷研究所、藏传佛教研究所、宫廷戏曲研究所、中医药研究所、法学研究所等26个研究所。
70多岁、80多岁、90多岁的专家学者还坐在工作岗位上,身边还有两三个年轻学者。他们的经验和精神都被传承下来。
2、开放思维更有利于发展
① 以开放的心态做事
环境整治、古建筑修缮、文物修复、藏品研究之后,我们开始有条件开放更多的区域、举办更多的展览。
但此时,发生了一件事情,推动了开放进程。
当时,武英堂正在举办《石渠宝鸡》专题展览。来自世界各地的热情观众非常多,排队的队伍长达数百米。一看到我,很多观众围过来,问:“院长,我今天可以迟到吗?”一点点关门吗?”
看到大家的心情,我很感动、很兴奋,于是不顾后果地答应了:“今天最后一位观众参观完毕,然后博物馆就闭馆了。”说完这句话,我就惨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员工都得加班。
半夜,观众们喊着又渴又饿。我们很快就煮了2500杯茶递了过来。我们还拿出800多盒方便面,分发给每位观众。后来听说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展览期间免费发放方便面的博物馆。
当最后一批观众走进去时,已经是深夜四点左右了。当最后一位观众参观结束时,天已经快亮了,新的观众又开始排队了。
从此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大部分区域不能再对公众开放,99%的文物不能再藏在仓库里。社会有强烈需求,故宫必须扩大开放进程。
我们后来新开的区域中有午门盐池楼。这是故宫最大的古建筑群,总面积2800平方米。这里原是一座大型仓库,保存有各类文物39万件。
这些文物不能进入故宫博物院,因为它们不是宫廷文物,但当时国家博物馆成立了,所以我们把39万件文物全部转移到国家博物馆,以丰富藏品。
于是,这个巨大的展厅就投入使用了,我们把它打造成当今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临时展厅之一。常用于接待外国文化部长和博物馆馆长。一进展厅,他们眼睛一亮,纷纷要求从贵国送文物来展览。
龙宗门以前是仓库。第一次进去的时候,看到台阶下面躺着一个人,我吓了一跳。旁边的人解释道:“那些是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是周恩来总理特批送给故宫的。”
我心想:兵马俑这么珍贵的文物,像一个受伤的士兵一样躺在台阶底下,真是太不体面了。于是我们立即将其修复并随后展出。
当文物不受保护、无法供人们参观时,它就没有尊严;只有当它们被保护、修复、暴露在观众面前时,它们才会充满活力和光彩。
故宫博物院已有90多年的历史,有着非常坎坷的历史:
战乱期间,故宫文物被迫南迁以避敌。被装进13491个木箱,分五批运出北平。他们一路走遍上海、南京、贵州、宝鸡、汉中,越过秦岭,越过蜀道;这批文物是1947年从重庆运回南京的,经过清理,发现13491箱文物中,没有一箱丢失。
这是二战期间中国人为保护文物创造的奇迹。
90年来,故宫博物院换了七位馆长,我是第六位。每位主任为推动事业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肩负着非常沉重的安全责任和压力。
万无一失只是说说而已。万事做九千九百九九件事,只要一件事做得不好,一件珍贵的文物被盗,一座古建筑被烧毁,全世界都会知道。
我总是不断地问自己,我真的有能力承担这个巨大的责任吗?但今天,我找到了出路,就是改变错误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长期以来,文物部门思想封闭、保守,认为保护文物是自己的专利。这样一想,你自然会认为空地越小越安全,展出的文物越少越安全。然而,事故仍然会发生。
今天我们终于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保护文物的权利,每个人也有保护文物的责任。只有大家共同监督保护,人人都有知情权,人人都有参与权,人人都有受益权,文物才是最安全的。
比如,很多人曾经以为故宫里一棵树都没有,但事实上我知道这是因为太和殿西侧的右翼门和东侧的左翼门侧面从未被打开过。
今天,我们对左右翼门进行了环境改造,内部开放,举办了展览。著名的“十八槐”景观立刻映入观众的视野。
这样,非初次参观故宫的人们就可以不用按照传统路线前往前方,而是步行到东西两侧参观新的区域,人群也会相应分散。
一个开放的、没有死角、完全留给观众欣赏的故宫博物院才是真正安全的。故宫博物院将继续扩建开放。
② 让传统工作拥抱新技术
但我们也知道,无论开放多少个区域,无论举办多少个展览,参观故宫博物院的观众也只有那部分。想要成为十亿级博物馆或者十亿级博物馆,就必须依靠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所以我们——
故宫博物院必须这样与时俱进。几年来,终于实现了从“资源数字化”到“数据场景数字化”、“从场景联网”到如今的“网络智能化”的转变。
利用这些技术,我们要更好地回报社会。 2020年,建设智慧故宫,让我国的文物安全技术、世界遗产监测水平、文化传播能力更强。
③ 在平凡中展现创造力
故宫博物院还生产文创产品,在文化产品上加上了“创意”二字。我在这方面有十点经验,我讲一下最重要的两点:
第一,你要深入研究人们的生活,根据消费者生活中不断变化的需求进行研发,让消费者愿意购买你的文创产品;
第二,要深挖自己的文化资源,展示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对接消费者的需求,这样消费者才会愿意把你的文创产品带回家。
有的游客参观了故宫博物院,对这里的民居文化印象深刻,我们就制作了打井伞;有些游客对宫门印象深刻,所以我们制作了宫门包;一些游客对这种脊状野兽印象深刻。 ,我们做了旗展的衣夹。
与此同时,当今的消费者追求藏品和文创产品的品质和多样性。因此,产品需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比如故宫笔记本一直很受欢迎。一方面,《故宫笔记本》对文化资源进行了深度探索和凝结。另一方面,它是多样化的,可以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和审美。
这样的文化创意产品具有持续的生命力。故宫口红仍然很受欢迎,因为每支口红都从服装和器皿中提取信息,并且反映了中国的氛围。
最高领导人说:让文化遗物收集在禁忌宫殿中,遗产在广阔的土地上展示,而古代书中写的话则活着,让人物活着。我认为这是当今我们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向。
经过此练习,我相信保护文化文物的最佳方法是将它们归还到人们的生活,而不是将它们锁在仓库中。这些文化遗物的收藏最初是由人们创造的,应该再次在人们的生活中表现出魅力。
只有有吸引力的文化遗产才能受到人们的保护。只有受人保护的文化遗产才能有尊严。只有具有尊严的文化遗产最终才能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
不一定有必要建造一个高大的博物馆并将其打开以使其成为一个好的博物馆。还必须深入探索其中包含的文化资源,凝结强大的文化力量,不断推出迷人的展览,并继续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
我认为,一个真正好的博物馆是一个博物馆,它使人们进入后流连忘返,并希望在离开后再次回来。
宫殿博物馆将无能为力地实施“使文化文物生动起来”的想法,并将宏伟的禁忌城市交给未来600年。谢谢大家。
(本文是Shan Jixiang在“ 2019年上海Jiao Tong University海外教育学院峰会论坛”上发表演讲的内容。原始标题是“文化的力量 - 现在传统文化生活在当下”。)。
Yesanpo中国经济论坛
Yesanpo的中国经济论坛是一个非正式的高端意识形态交流平台,目的是从世界角度研究和讨论中国的经济问题,促进中国以经济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并促进世界经济繁荣。著名的经济学家吴·辛里安(Wu Jinglian)先生是该论坛的名誉主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前副主任,著名的经济学家刘·希金(Liu Shijin)担任论坛主席。 Baoding人民代表大会兼前市长的常务委员Ma Yufeng担任论坛执行董事长。
Yesanpo中国经济论坛
创建中国的“达沃斯”